在家可看地、远程云签约、缴费即拿证。随着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试点工作的推进,这些以前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上虞区已经成为现实。3月7日-8日,自然资源部组织全国6个试点省份以及10个试点地市,在上虞区召开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试点工作现场会。

2022年9月,上虞区作为浙江省首批国家级试点地区,结合“浙地智用”场景建设,先行先试,统筹推行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和“一码管地”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正式签署土地出让电子合同涵盖工业用地、批发零售、旅馆用地等多个类型,基本实现出让合同线上签。
“以前看地,再远也要跑到现场看,现在通过‘浙地智用’场景,足不出户就能将地块及周边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而且分分钟就完成了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缴费后随即拿证,比以前至少缩短个把月时间。”绍兴市远信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竞得上虞区丰惠镇[2020]G1号后,负责人车女士直呼方便。
为推进试点工作,上虞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通过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从信息发布、竞买申请、线上报价到合同签订全程网上“一条链”办理,为企业拿地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从推进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着手,将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试点工作与原有上虞“一码管地”试点成果相结合,通过提前编码,建立起完善的建设用地全链条、全业务多跨协同管理机制,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和审批登记服务水平,打造土地市场服务新模式。

“以前土地成交后,竞买者要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确认,双方到场‘面对面’签约,再去税务部门缴费,到登记部门申请登记,要跑好几个地方而且至少三到五天才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虞分局局长陈凯介绍,实行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和“一码管地”后,竞买者只需通过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一条链”办理,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在签订电子合同的同时申请办理登记,完成出让金和税费缴纳后即可实现缴费即拿证,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差旅支出等。

自然资源部利用司市场监管处处长金川表示,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试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土地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配置。上虞的试点部署周全,推进有力,措施得当,成效显著,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实现了土地出让合同从线下签约到线上“签约+登记”的转变,既提升了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更极大程度方便了市场主体,提高了营商环境质量,为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提供了样板。